不知道有多少人有关注海外的财经资讯圈子?可能不是很多,毕竟海外的社群和国内的社群相重叠的部分非常少,而受制于国内监管和舆论导向,国内社群环境对金融板块是非常的不友好,很好网站比如说西瓜视频就明确在社区条例里写明不让介绍股票,讲解行情,推荐金融产品,如果你的视频有这方面内容,虽然不会被下架,但是会被限流,搜索屏蔽,这样子就几乎没有流量了。B站虽然没有明说,但是也是这样在操作,所有的财经博主,据笔者观察,在YouTube上能做到单个视频(华语的)几万、十多万播放量的,同样的内容,拿到B站或者西瓜或者公众号上去,播放量/阅读量就只剩一个零头了,甚至是零头的零头。
所以做金融板块,玩社群,基本上可以忽略国内战场了。
话题说回来,因为笔者每天会去YouTube上看财经评析,而其中基本上是以美股为主的,就华语来说,讲解港股的几乎看不到,讲解台股的,是有几个的,然后剩下的零星的有几个是大马股票、澳洲股票和英国股票,可能是当地的华人在做。
今年年初,差不多只能找到十多个华语的YouTuber在做分析,而最近,已经可以看到一百多个了,发展速度可谓是非常猛的了。而这其中非常有水平的,制作也非常精良的,就笔者的评判标准,可能有二三十个,而且这里面有相当多的YouTuber是自身就有相当相关学历的,博士、硕士见到好些个,还有几个是世界名校毕业的;或者是相当浓厚的从业经验,十多年、二十年的投资经验,在大摩、小摩、花旗等等任职的也是有的。整个行业的素质、水平都在精英化的。
而最近的YouTube上,几乎一大半的华语博主都在推荐SPAC,有些YouTuber甚至会连续做好几期,这个密度是有点高的。SPAC在国内也是近几个月才出现一些介绍,内容还相对比较少,不过在北美有几年时间了。
参考维基百科的解释,SPAC全称Special-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翻译过来是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其实是一种投资基金,允许公共股票市场投资者投资私募股权交易,特别是杠杆收购。 SPAC是壳公司或空白支票公司,它们没有业务但是上市的目的是与SPAC首次公开募股(英语:IPO)的收益合并或收购公司。这里放上纳斯达克官网和纽交所官网上对于SPAC的阐述,英文好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看一下:https://www.nasdaq.com/solutions/spac
换句话说,简单点解释,就是一些行业大佬,拥有丰富的私募股权并购和/或运营经验,还有足够的市场影响力,先去成立一个空壳公司,这个空壳公司只有现金,没有任何其他业务,先把这个公司在纽交所或者纳斯达克上市进行公开募集资金,融资款的85%到100%以信托的方式放进托管账户并进行固定收益证券的投资,例如国债。
然后这个空壳公司的管理层就去行业里搜寻一家有着高成长发展前景的非上市公司,可能公司目前处于C轮或者D轮、E轮融资呢,与其合并,使其获得融资并上市。这个搜寻和并购的时间有效期是24个月,如果在24个月里没有完成(当然有可能因为一些特殊情况而延迟一段时间),SPAC就需要清盘,将所有托管账户内的资金附带利息100%归还给投资者。
而2017年美国的所有上市公司中,SPAC的数据占据了约20%,这还是占据了一定的市场空间的。
而SPAC的管理团队也不需要人多,正常三名就可以了,多一两个也是OK的,正常就是大佬带领几个助手组成一个团队。而这个团队在收购完成之前,是不领薪水的,也没有任何的现金补偿或者其他福利,不过正常是可以拿到整个SPAC的20%股权的,这里不包括认股权证的价值,这个股权的权益有效期基本上也就是2–3年的时间。
这样的一个机制,对SPAC来说,或者对行业大佬来说,可以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便利性来进行融资,在确定方案出来之前就可以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实现变现,同时也可以拿到未来可预期的至少20%股权。
对于被收购的高成长性公司来说,被SPAC收购,或者与SPAC合并,可以实现尽快的上市,同时SPAC的壳资源干净,没有历史负债或者其他相关法律问题,如果公司有实力,也可以反向收购一个SPAC的壳来实现上市,而不用等待漫长的排队审核流程。
对于SPAC投资者来说,融资的资金被放置在托管账户,投资固定收益产品,如果两年内SPAC完成收购,股价肯定会有一个快速飙涨,正常三五倍是有的;而最差的情况就是两年内没有完成收购,SPAC结束清算,最终的投资加上固定收益的利息,返还给投资者,就等于自己去买了固定收益的理财了。
如果有投资者不知道该投资哪些,最简单、最笨的操作方法可以拿点闲余资金买入一堆SPAC,总会有一些SPAC完成收购,获得理想的收益的,而另外的一些,就相当于两年的定存了,这样的操作大致效果相当于早些年中国盛传的段子:在余额宝里存入一定的资金,每天拿余额宝的收益去买彩票。这样既有未来不确定的收益,还保本(一定范围内理解)。
虽然SPAC在国内的投资圈还不是那么知名,但是实际上中国已经有数家公司通过SPAC实现了在美上市。
举个例子,今年3月份,与英孚、韦博、华尔街英语等并被称为中国的“成人英语培训四巨头”的美联国际教育撤回了在纽交所的IPO申请,转身与EDTECHXHOLDINGS ACQUISITION CORP. (NASDAQ : EDTX)谈合并。EdtechX总部位于英国伦敦,2018年在纳斯达克以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SpecialPurpose Acquisition Corporation)的形式上市,是一家旨在通过有针对性地收购、合并和发展教育培训相关公司。
由于SPAC拥有这么大的优势,已经有机构在建议港交所也施行这样的政策,如此可以更好的服务亚太、内地市场。毕竟欧美那么多行业、那么多大佬,对中国的投资者来说都太过陌生,中国投资者只了解一些独角兽级别的公司,大佬大部分人只知道巴菲特、索罗斯等少数几位,连方舟基金这样最近欧美大热的女股市恐怕都知之甚少,而例如Airbnb或者Uber这样的独角兽企业,早就已经是资本追逐的目标,根本就不需要利用SPAC的模式。
这里上一个图,一个能够正常完成并购的SPAC股价大概是如下的走势:

第一部分是10美金的地板价,基本上所有的SPAC上市的价格都是以10美金起步,价格是不能低于这个地板价的,就算SPAC并购失败,也是以这个地板价来清算,当然,就算没有任何利好消息价格在十美金以上一点点浮动,也是正常的,毕竟是股票价格。
第二部分就是传出利好消息,SPAC有了明确的收购对象,签订并购意向书,并且这个对象是被市场所认可的。大部分的投资者赚到第二波这个飙涨其实就已经足够了,这个涨幅从十美金翻到20到30美金是比较正常的。
第三部分是DA公布,并购日期临近,价格会继续上涨,这里上涨的幅度不好预估,当然也有可能会下跌,主要看市场情绪了。
第四部分是不确定时期,并购完成,公司实际运营,企业增加扩大规模,股东利润分配,这里就不确定因素比较多了,股价可能就开始下行了。
当然可能还有第五部分,但那时候就已经不算属于SPAC的范畴了,要看大佬和原企业股东们如何去经营运作企业了,我们投资SPAC就可以不用考虑了。
因此,对于投资者来说,第一部分股价还在地板的时候是最好的入场时机,建议大部分投资者拿到第二部分的飙涨就可以退出了(这里是有可能蒙上的,也许股价永远停留在第一部分也是有可能的),如果对大佬和被并购的企业都比较熟,而且有信心,可以拿到第三部分,如果都不熟,就不建议了;至于第四部分,咱们普通投资者就忽略吧。
这里就不讨论投资价值观了,就好像这一两年大热的港股打新,就是为了赚一个上市首日的涨幅,至于后面的股价怎么走,就不是打新客户来考虑的了。这里不牵扯投资道德的问题了。
而很多人可能要问,既然这个模式这么好,是否瞎买一些就好?就相当于买盲盒,最差就是赚一个固定收益呗。
简单来说是可以的,就相当于港股打新,如果对所有股票都不熟,那就盲打,港交所的IPO是有排表的,每周都有几只新股上,那是可以每只股都去打一些,实际上这样操作的投资者可能没几个。因为在香港上市的公司内地的公司是占有非常大的比重的,而这里有非常多的公司大家可能本来就比较熟了,所有大家都去挑这些知名的公司去打新。而人家公司的IPO是有限制的,参与打新的人太多,就必然导致中签率太低,很多甚至低于10%,5%。于是很多投资者去开了多家券商账户,每家券商都入金,分开去打,提高一下中签率,但是资金却无比分散,实际利用率非常低。
而对于SPAC来说,就不存在中签率的问题了,也没有开多券商账户的问题了,已经是上市的股票了,只要支持美股交易的券商,都可以进行交易,只要去买入持有就行了。
但是对于中国投资者与SPAC来说,最大的问题,是前面说起的问题:陌生。不但大佬陌生,行业不熟,公司也不熟,而且最头痛的是:SPAC的数量还特别多。有多少呢?这里放一个海外资管公司Dayne Investments做的SPAC专页,他们有追踪每一个SPAC的明细,大家点开扫一眼就好,细节不用纠结,短时间不做功课是看不懂的:https://spactrack.net/activespacs/
如果不愿意去点击的朋友,这里放另一张图,大家也不用去仔细看,扫一眼就好。反正笔者自己过了一遍,暂时一个认识的都没有。

笔者自己没有去数,借用网友的数据,截止10月4日,2020年一共有128只SPAC实现IPO,超过2018和2019年的总和,而从上图可以看出,11月、12月两个月的IPO数量是远远大于之前的。因此,大概可以毛估一下,加上之前历史的沉淀,目前市场已经有300只左右的SPAC。
那么,今天最后一个问题来了,这300来只SPAC该怎么买?
前文说过,最简单最笨的方法,就是拿一些闲钱,随便买,盲人摸盲盒,碰运气。或者听一些朋友的建议,看财经博主的分析,分析哪只买哪只,不过这一块目前在国内也基本上是空白,这个就比较尴尬了。然后是自己去做一些研究,花一点时间,这个当然是最扎实的,不过是有门槛的,内地基本上找不到什么中文的材料,对于个人能力其实是有很高的要求的。
如此,短时间内这个看上去无解,事实也确实是这样子的,资金少、时间少的朋友也只能采取上述方法先买点,即使盲人摸盲盒,先摸着,伤不了。
而放眼全球,境外走的比较靠前的资产管理公司已经有推出基于SPAC的基金,有专业的团队来跟踪SPAC,挑选优先的大佬,实时跟进SPAC的情况,好比上面提到的Dayne Investments,不过他们的基金产品并没有覆盖到中国市场。
市场空白,对于我们来说,其实不一定是坏事,这同时也意味着广大的机会。就好像2020年市场突然冒出来好多港股打新基金,而回顾2019、2018还看不到几个呢。我们不排除自己组建一个投研策略团队,自己发行一只基于SPAC的基金,发行海外基金对于我们来说就是轻车熟路了,而鉴于SPAC的特性,这样的基金完全可以设立成结构化的产品了。一旦设立,投资标的为SPAC的我们大概率是内地第一家了。
或者也不排除,我们去海外找一个做的非常不错的公司和产品,我们来进行代销。
具体怎么玩,待我们先研究一下。
有兴趣交易SPAC,投资美股、港股的朋友,欢迎使用Richard的开户链接开设交易账户:
富途证券开户链接:https://www.futu5.com/reg?channel=945&subchannel。=22(非美国籍)
老虎证券开户链接:https://www.tigersecurities.com/accounts?region=CHN&f=BCS&lang=zh_CN&invite=richardyao&group_id=CG3001927299(非美国籍)
盈立证券开户链接:https://m.yxzq.com/webapp/marketing/jump-register.html?register-cid=1668®ister-ct=ic&ICode=269003
免责声明:
我的文章仅为个人经验分享, 不是投资建议!凡是在文章出现的观点和个股的分析仅仅代表我个人的看法,也不一定完全正确! 不建议盲目采纳应用! 亲爱的朋友们! 投资之前, 一定要慎重考虑!充分评估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才可以参与投资活动! 股市里的钱是世界上最难赚的钱之一, 各位一定要量力而为!
所以我在这里郑重提醒各位:我只对我自己的投资损益负责, 不对任何个人和机构的投资行为负任何责任!我的任何观点不是对任何个人和机构的投资建议!
一个有关“北美最近大火的SPAC我们怎么玩?”的想法